有关词调"一剪梅"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25 17:42:27
李清照的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中每片只有第一句,第三句,第六句用韵,而蒋捷的《一剪梅·舟过吴江》却是每句用韵,是李清照的词有些字有误,还是蒋捷自创?求一剪梅本体格律。

一剪梅 此调从周邦彦词“一剪梅花万样娇”得名。宋人称一枝为一剪。又韩淲有“一朵梅花百和香”,故又名《腊梅香》。李清照有“红藕香残玉簟秋”句,故又名《玉簟秋》。双调,正体60字,上下片各6句3平韵。词谱如下;
+〡- - +〡○,+ + + +,+〡- ○。+ - -〡〡- -,+〡- -,+〡- ○。
+〡- - +〡○,+ + - +,+〡- ○。+ - +〡〡- -,+〡- -,+〡- ○。
再录周邦彦《一剪梅》如下:
一剪梅花万样娇,斜插疏枝,略点梅梢。轻盈微笑舞低回,何事尊前,拍手相招。
夜渐寒深酒渐消,袖里时闻,玉钏轻敲。城头谁恁促残更,银漏何如,且慢明朝。
与词谱和周邦彦词对照,上例“三剪梅”首先是平仄韵混用了。平仄格式自然也多不合律。
上例“三剪梅”虽是平仄韵混用,实际在体式上是采用了区别于正体的“别体”。
据《词律辞典》(山西人民出版社,1991年版)第1374页词调介绍说:《词谱》:“此调以周词、吴词为正体,若卢词、张词、蒋词之添韵,曹词、李词之减字,皆变体也。”这里所说的“张词”,即张炎的《一剪梅》。此体为“变体”,双调60字,上下片各30字6句4平韵2叠韵。为对照分析,兹录如下:
剩蕊惊寒减艳痕,蜂也消魂,蝶也消魂。醉归无月傍黄昏,知是花村,不是花村。
留得闲枝叶半存,好似桃根,可似桃根?小楼昨夜雨声浑,春到三分,秋到三分。
通过对照比较,我们可见上例“三剪梅”显然是采用了“张词”体式。除了已经指出的问题,还出现了诗家大忌的“三平调”,如咏敬一丹词中“八方呼应声音篇”句为平脚句,连用“声音篇”三个平声字,形成了“三平调”;咏崔永元词中“大智若愚得人缘”句也是平脚句,连用“得人缘”三个平声字(按现代汉语声韵),也形成了“三平调”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张词是采用古体诗韵,如“留得闲枝叶半存”句中的“得”字属古体诗韵入声“十三职”韵部。这是与采用现代汉语声韵创作古体诗词的根本不同之处。不了解这一点,最易造成失律。
词,就它的内容说,就是抒情诗,是诗的一种(从这个意义出发,词人也就是诗人)。就它的体制说,则比诗体要复杂得多。因为词本是曲子词(歌词),是要依照词调(也叫词牌)来填写的。每一个词调